政治生活
第一部分 公民
考点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二)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1、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剥夺本国公民的人权。 2. 基本人权范围的确定和人权
保护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事务,不受外部的干涉。 3. 只有在一国大规模侵犯本国人民或他国人民的
人权时,国际社会才应当起来制止,但必须慎重,尽可能不使用武力。 4. 中国政府尊重并保护本国公
民的人权,积极促进人权保护的发展。 5. 集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人权,同时也要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
(三)民主
考点二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
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地位(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
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①监督对象: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②监督方式: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③地位: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
(二)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
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具体表现:
①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考点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一)民主选举
1、选举类型:我国选举的主要类型有:人大代表的选举、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地方领导人
的选举、国家主席的选举等。
2、选举方式
(1)从选民的角度看,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竞选
利: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弊: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4)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学生活动:你能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选举方式的吗?
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意义)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态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体现 。
公民选举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
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民主决策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方式,是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
益的重要保证,是顺利贯彻、落实决策的重要环节。
2、民主决策的方式
民主选举制度(间接参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对于决策者: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于公民:
(1)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2)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政府信息公开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②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人民依法实行民主表决、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公民行使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民主管理
1.城市居民自治
(1)居民委员会
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地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2)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总的:居委会干部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作用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农村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内容
A.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B.决策──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C.管理──借助村民自治章程或民约等形式,通过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日常事务
D.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形式,监督村干部的行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
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四)民主监督
1、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有序行使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消除***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态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行为──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A.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B.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考点四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保护公私财产
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目的:促进经济、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教科文卫体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政府的作用
(三)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
1、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
则。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原则:对人民负责
(1)怎样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推行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考点五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一)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1、具体要求: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
实守信、权责统一。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置身于民主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
业为人民谋利益。)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原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
则。
(2)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
体制。
4、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1)行政权力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2)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
(3)怎样科学民主决策: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知、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第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
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②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监督的形式)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
机关的内部监督
(四)阳光工程
1、什么是“阳光工程”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
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这一举措,被人们称为政府的“阳光工程”。
2、原因: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②目的:规范政府及基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监督;
②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六 政府的权威
(一)什么是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二)为什么政府要有权威
1、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在中国***领导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
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2、政府权威性的体现
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
望;
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三)怎样树立政府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
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部分 政治文明
考点七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
(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
2、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
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4、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部分权
利,以便更好的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性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
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三)人民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四)人民代表的职责
1、人大代表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职责: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根植于
人民之中,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权利
审议各项议案(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提案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质询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民主集中制(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
则)
3、民主集中制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
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
(3)我国国家机关的职权
①我国的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中有关行政工作的部分
②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考点八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二)中国***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性质: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不断完善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
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要求: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
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
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原因:第一,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
是国家的主人。坚持民主执政,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
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是民主执政的重要内容。坚持民主执政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
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民主执政提示了为谁执政的问题。只有坚持民主执政,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最广
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中国***能够长期执政。
要求:当前,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一尖嘴猴腮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二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原因: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党
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宪法和法律,也必须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在宪
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通过依法执政,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上、法律上保证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直辖市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是中
国***执政的基本方式,它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求:实行依法行政,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
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
重要体现。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③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
党。中国***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3、人民政协
性质: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
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考点九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2)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
(1)含义: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平等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制定一切民族政策的基础
(3)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
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平等
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上平等
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有保持、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4)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2、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1)含义:各民族之间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2)原因
它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它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它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它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可能性:消灭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4)影响和危害民族团结的因素:
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
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5)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从思想上消灭民族歧视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1)含义:各民族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2)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3)措施: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地区优势
发达地区的支援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
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
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五)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概况
(1)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2)历史悠久
(3)比例小,绝对人口多
(4)宗教联系和交往一定程度上存在
(5)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被消灭,不再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宗教成为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方针:自传、自治、自养
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广大信教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他们把爱教与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积极参
加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一致,具体利益有别,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
矛盾
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的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
2、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的自由,由保护不信教的自由。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它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公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
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
教自身的要求。
(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
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四部分 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十 国际社会的成员
(一)主权国家
1、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3、国家最重要的要素—主权: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
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三)联合国
1、产生: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
宣告成立。
2、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5、联合国的作用:既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局限性
6、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十一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4、对国际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
5、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
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复习:提示:
(1)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制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们正确观察和判断国际政
治现象的一个重要依据。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我国
的外交政策、捍卫我国国家利益有积极的作用。
(2) 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国家力量大小强弱,直接导致其国际地位的高低和
影响力的大小。
(3)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导致各个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
(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
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
考点十二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威胁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考点十三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立场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复习提示:
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和延伸,国家性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性质,外交政策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
中的反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
除了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这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三)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原因:①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力的国际环境。我们坚持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我们坚决反对
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