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气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局气

局气人
 
首页Latest images搜索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 找回我的密码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向下 
2 posters
作者留言
1047201821




帖子数 : 26
注册日期 : 13-12-11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Empty
帖子主题: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Empty周五 13 十二月 2013 - 0:05

[size=12][size=9]习资料
经济生活
第一关键词:国家
一、宏观调控
1、必要性:  
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手段。    
(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手段:  
二、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1、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怎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统筹城乡发展   
③统筹区域发展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内涵):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经济建设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要求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三、国家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第二关键词  货币
一、货币的职能
二、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是真正的货币,但有缺陷:交易困难;磨损;鉴定困难。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理由:媒介
2、纸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3)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5)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
3、电子货币:是一种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工具的贮存、购买、转账、支付的方式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3、外汇与汇率:    
(1)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汇率降低,本币升值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外汇储备: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外汇储备过多的负面因素

第三关键词   价格
一、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4、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宏观调控、汇率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⑵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①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②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⑴调节生产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比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大)

第四关键词   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水平的影响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略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2、正确的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五关键词   生产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⑴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o 二、发展生产的意义: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o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o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o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o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六关键词   企业
一、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⑴公司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⑵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⑶公司的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二、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①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七关键词   人力资源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1、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C、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良性循环
2、就业的紧迫性: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对党和政府来说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就业总量。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就业提供保障。
对劳动者来说: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A、树立自主择业观。
B、树立竞争就业观。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二、维护劳动者权益  
1、内容: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①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八关键词   金融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中国人民银行还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二、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转帐支票、汇票、信用卡)是银行的三项基本业务。
 作用:(1)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三、股票
第九关键词   分配
一、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二、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二者又存在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反对平均主义,防止贫富差距悬殊
(3)倡导***精神,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
三、社会公平
1、怎么办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制度保障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重要举措
(3)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意义
(1)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2)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有利于理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4)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四、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分配政策的影响:  
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4、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  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5、财政收支平衡  
(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2)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6、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内容
第九关键词   分配
(二)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1)途径:再分配
(2)目标:缩差距、促公平、建体系、提水平、促和谐
2、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为: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缺陷   区域、行业差距   大型基本建设的需要
3、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平稳运行的含义: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
(2)对策
A、当需求不足、增长滞缓、通货紧缩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出、减税收、刺需求、降失业、拉经济
B、当经济过热、物价上涨、供给不足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出、增税收、抑需求、稳物价

第十关键词:税收
一、税收的作用  
从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经济信息)。
二、公民对待税收的态度
三、税目和税种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四、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第十一关键词   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②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③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调节的弊端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⑶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三、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  
 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市场没有规则来维护,会使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优汰。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①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3、市场交易原则:  
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意义: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内容: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  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此,要切实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二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 传导  
3、国家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  
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三、世界性经济组织
(1)WTO:最重要的原则:非歧视性: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公平交易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3)世界银行:协调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投资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
指导成员国摆脱收支困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关税: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贸易(退税政策的调整);调节国内供求
五、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政治生活
第一部分     公民
考点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二)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1、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剥夺本国公民的人权。 2. 基本人权范围的确定和人权保护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事务,不受外部的干涉。 3. 只有在一国大规模侵犯本国人民或他国人民的人权时,国际社会才应当起来制止,但必须慎重,尽可能不使用武力。 4. 中国政府尊重并保护本国公民的人权,积极促进人权保护的发展。 5. 集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人权,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
(三)民主
考点二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
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地位(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①监督对象: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②监督方式: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③地位: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
(二)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具体表现:
①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考点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一)民主选举
1、选举类型:我国选举的主要类型有:人大代表的选举、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地方领导人的选举、国家主席的选举等。
2、选举方式
(1)从选民的角度看,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竞选
利: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弊: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4)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学生活动:你能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选举方式的吗?
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意义)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态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体现 。
公民选举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民主决策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方式,是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是顺利贯彻、落实决策的重要环节。
2、民主决策的方式
民主选举制度(间接参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对于决策者: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于公民:
(1)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2)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政府信息公开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②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人民依法实行民主表决、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公民行使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民主管理
1.城市居民自治
(1)居民委员会
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地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2)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总的:居委会干部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作用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农村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内容
A.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B.决策──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C.管理──借助村民自治章程或民约等形式,通过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日常事务
D.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形式,监督村干部的行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四)民主监督
1、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有序行使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消除***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态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行为──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A.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B.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考点四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保护公私财产
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目的:促进经济、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教科文卫体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政府的作用
(三)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
1、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原则:对人民负责
(1)怎样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推行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考点五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一)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1、具体要求: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置身于民主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业为人民谋利益。)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原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1)行政权力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2)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
(3)怎样科学民主决策: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知、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第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②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监督的形式)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四)阳光工程
1、什么是“阳光工程”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这一举措,被人们称为政府的“阳光工程”。
2、原因: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②目的:规范政府及基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监督;
②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六   政府的权威
(一)什么是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二)为什么政府要有权威
1、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在中国***领导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2、政府权威性的体现
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
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三)怎样树立政府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部分      政治文明
考点七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
(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
2、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4、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部分权利,以便更好的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性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三)人民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四)人民代表的职责
1、人大代表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职责: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之中,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权利
审议各项议案(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提案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质询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民主集中制(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民主集中制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
(3)我国国家机关的职权
①我国的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中有关行政工作的部分
②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考点八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二)中国***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性质: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不断完善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要求: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原因:第一,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民主执政,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是民主执政的重要内容。坚持民主执政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民主执政提示了为谁执政的问题。只有坚持民主执政,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中国***能够长期执政。
 要求:当前,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一尖嘴猴腮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原因: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宪法和法律,也必须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通过依法执政,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直辖市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是中国***执政的基本方式,它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求:实行依法行政,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③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3、人民政协
性质: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考点九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2)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
(1)含义: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平等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制定一切民族政策的基础
(3)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
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平等
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上平等
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有保持、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4)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2、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1)含义:各民族之间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2)原因
它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它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它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它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可能性:消灭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4)影响和危害民族团结的因素:
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
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5)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从思想上消灭民族歧视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1)含义:各民族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2)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3)措施: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地区优势
发达地区的支援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五)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概况
(1)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2)历史悠久
(3)比例小,绝对人口多
(4)宗教联系和交往一定程度上存在
(5)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被消灭,不再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宗教成为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方针:自传、自治、自养
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广大信教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他们把爱教与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一致,具体利益有别,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的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
2、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的自由,由保护不信教的自由。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它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公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四部分 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十   国际社会的成员
(一)主权国家
1、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3、国家最重要的要素—主权: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三)联合国
1、产生: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
2、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5、联合国的作用:既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局限性
6、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十一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4、对国际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5、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复习:提示:
(1)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制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们正确观察和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一个重要依据。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捍卫我国国家利益有积极的作用。
(2) 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国家力量大小强弱,直接导致其国际地位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
(3)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导致各个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
(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
考点十二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威胁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考点十三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立场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复习提示:
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和延伸,国家性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性质,外交政策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这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三)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原因:①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力的国际环境。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


哲学生活
前言
一、什么是哲学
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哲学的流派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1、可以任意组合,形成不同的哲学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不能回避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近代机械、辩证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主观、客观
三、真正的哲学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增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直到社会的变革。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实践出发认识任何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性: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党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

辨证唯物论
第一原理:物质和意识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2、意识:
(1)意识的含义:
意识的起源产生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生理基础    高度发的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本质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紧密结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活动以来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上进。
E\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F\意识能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第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A\原理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具体要求: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返回页首 向下
沙砾
Admin
沙砾


帖子数 : 44
注册日期 : 13-08-13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Empty周五 13 十二月 2013 - 0:53

辛苦,兄弟!这年头夜秉烛断学的人,不多!保重啊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juqi.longluntan.com
 
高考-三个模块-复习资料-知识点.txt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局气 :: 吾辈酱紫世界 :: 关键词阅读-
转跳到: